2008年9月9日星期二

新加坡媒体:大规模官民冲突引起官方反思

● 叶鹏飞(北京特派员)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所引发的大规模官民暴力冲突——官方所谓的“群体性事件”——终于引起中国政府的警惕和反思。
  贵州瓮安县6月28日万人大骚乱,被官方宣传为中国近年来社会冲突的“标本性事件”;而中共高层近日也开始释放政治改革的暗示。

  新华社下属的《瞭望》新闻周刊最新一期引述官方统计说,2006年中国爆发的群体性事件超过9万起,“并一直保持上升势头”。报道以瓮安事件为典型称,无论从参与人数、持续时间、冲突剧烈程度、造成的影响,瓮安事件揭露了“社会底层积累的民怨不容小视”。

  《瞭望》针对瓮安事件进行一个多月的调查分析,访问了专家学者,总结了一些教训,其中特别指出:官员“脱离群众,向上负责”的深层制度隐患,是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的重要肇因,并提出“民主政治”作为应对之道。

  由于权力不对民众负责、不受任何制约而使得官员漠视民意地滥权专利,真正推动地方政府的基层民主与中共的党内民主变得及不容缓。

  专家学者在受访时表示,发展基层民主的重点在于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并首先要做好信息公开以及充分协商的基础性准备。

  报道引述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蔡霞说:“‘瓮安事件’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警告:人民民主,不仅是政治原则,还要在现实生活中实现。”

  此外,配合基层民主,解决“一把手”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还必须依靠党内民主。蔡霞说:“当前,书记对党员和党代会负责的制度不完善,书记的权力又缺乏规矩,导致书记的个人意志凌驾于组织意志之上。”

  报道披露,中共拥有7000万党员,但是真正握有权力的仅20万人。目前党员参与党内事务讨论的机制仍不完善;党委会委员的民主权利尚缺乏制度保障,使得20万领导干部的权力,无法被7000万党员的有效参与所监督和规范。
中国政府为了确保北京奥运平安举行,几乎举全国之力保障社会稳定。有分析认为,保持上升势头的群体性事件,被暂时压抑的能量势必在奥运压力结束后爆发。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如何理顺社会矛盾将成为后奥运时期中国政府的重大挑战。
  中共高层在警惕之余显然也在进行反思。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8月31日在一场关于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电视电话会议上,语出惊人地表示:“前两次解放思想偏重于还利于民,这一次解放思想在继续注意还利于民的同时更偏重于还权于民!”

  张春贤解释说,还权于民就是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累积的社会不公已经破坏了各方对改革的共识和支持。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9月1日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的演讲,就以《改革开放30年党的建设回顾与思考》为题。

  习近平在演讲中警告:“任何一个政党,无论实力多强、资格多老、执政时间多长,如果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保守僵化、不思进取,其创造力就会衰竭,生命力就要停止。”

  张春贤把“还权于民”形容为继前两次解放思想后的第三波思想解放,似乎有为当局接下来推动政治改革造势的意味。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