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7日星期三

美国媒体:中國食品安全危機削減政府公信

在中國,因為食用遭化學物質污染的三鹿奶粉而受害的案例不斷增加,儘管中國當局表明將徹查事件原因和追究責任,學者認為,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危機已經使公眾對政府失去信心。法律專家則呼籲家長保留所有購買憑據,以便未來進行索賠。

三鹿奶粉事件曝光以來,引起中國社會的嚴重關切,中國衛生部在星期一的記者會上證實,有毒奶粉已經造成兩名嬰兒死亡,近萬名嬰幼兒接受診療。中國當局也表示,受害人數可能會繼續增加。

據香港明報報導,中國衛生部已經成立一個由16個省部級機構組成的“國家處理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領導小組”,將對這起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展開徹底調查。農業部從這個星期開始,派出6個督導組到北京、河北、內蒙古、黑龍江、河南以及新疆6個牛奶生產重點省市,實地查看生產情況。

與此同時,河北省公安宣佈已經逮捕兩名涉嫌在鮮奶中添加俗稱蛋白精的三聚氫胺的奶農。
儘管當局了採取一系列行動來控制毒奶粉事件的影響,但北京政治評論員張祖樺說,公眾已經對政府失去信心:“我們看到各地不斷出現孩子被毒害的情況,人數在急劇增加,相關醫院在收治過程中,不斷受到警告,不允許他們接受採訪,對外披露事實,種種情況讓我覺得,政府在處理這個問題上,嚴重喪失責任,非常不負責。”

張祖樺表示,近年來中國的食品安全,建築品質等缺失,就是因為官商不負責任的態度越演越烈,總有一天,民眾的積怨會產生高壓鍋的爆炸效應。

*各地律師聯合起來為民眾諮詢*

與此同時,50多名來自中國各地的律師已經通過公共利益同盟聯合起來,希望能為受害消費者提供法律上的支援和幫助。律師團成員之一的許志勇律師表示,光是星期一一天,律師團已經接到4百多通諮詢電話。在政府單位還在調查真相的時刻,他建議受害家屬在現階段除了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也要保留奶粉的購貨憑據。

他說:“現階段主要是保留證據,保存購買的發票,包括奶粉的袋子,奶粉本身,這些基本的證據,現在我們還在討論何時提起訴訟,是提起個人還是集體的訴訟,首先就是要準備證據。”

許志勇表示,受害消費者可以到公共利益同盟、也就是公盟網站上尋找所在地的負責律師以及聯絡方式,做進一步的諮詢。

不過,遼寧省的律師陸光認為,中國是行政權力很大的國家,要通過法院解決毒奶粉問題有相當困難,由政府統一組織來解決還是比較好的辦法。

他說:“因為這種危害範圍涉及很廣,涉及人數眾多,如果單純依靠法院的判決來解決,難度很大,而且司法過程漫長,由政府方面協調企業和被害者,這種方式是比較便捷,也是社會效率比較高的方式。”

在另外一方面,擁有三鹿集團股份的紐西蘭恒天然公司總裁費裏爾星期一表示,恒天然在一個多月前就已經要求三鹿全面回收產品,卻得不到回應,在與中國政府的接洽中也備感挫折,最後是由紐西蘭政府出面才得到中國當局的重視。

面對記者詢問,中國當局是否有意在北京奧運期間掩蓋這一事件,費裏爾不願多做說明。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