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6日星期二

美国媒体:中國加強賑災款審計處分多位官員

中國中央和地方當局開始加強地震救災款物的審計和監督。一些牽涉挪用救災資金者受到處分。有學者認為,中國公民社會的成長促使當局加強自我約束,但是此類監督還有待在法治框架中得以加強。

中國媒體近日報道說,中共高層和地方,以及中央審計部門分別發佈了四川汶川地震救災資金物資監督情況。

官方新華網報道說,國家審計署副審計長余效明在政府網站就救災款物審計等問題和網友進行交流時披露,中央部門安排了18個部委對這類款物進行了跟蹤審計;此次審計共發現36起上繳不及時、擠佔挪用救災資金等違規問題;甚至有基層幹部在資金髮放中優親厚友。

余效明說,審計機關將這些問題移送給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後,已經全部追回上繳不及時、擠佔挪用的資金物資,並且對21名責任人給予了黨紀政紀處分。

另據人民日報報道,中央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馬(左繁體馬,右文)說,中紀委監察部派出兩批共4個專項檢查組,對抗震救災資金物資進行了檢查;對查實有違紀行為的186人給予了黨紀政紀處分。

此外,檢察日報報道說,四川成都市檢察院“災後重建繃緊預防職務犯罪這根弦,今後將重點監督捐贈資金、特殊黨費使用情況”。

中國當局在今年5月12號發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後的及時反應贏得國內外輿論的讚賞。而隨後流出的關於救災善款物資使用不當的報道也引發民間反彈和輿論批評。

但是中國政府和中共高層此次在災後加強救災款物的監督動作,比起以往,看上去幅度更大,透明程度也更高。

*分析:不應只黨紀處分*

北京的近代史學者章立凡說,現在中國人比以往有更強的公民意識,因而促使政府對此更加重視。
章立凡說:“這次我覺得一個是確實社會輿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所以政府在審計這方面比較早地就做出了這個態式,就是要監督、要審計。這個應該說在某種程度上要肯定一下。”

但是,章立凡說,這樣的動作仍嫌不足:一方面,從道德層面講,有關官員擠佔挪用救災款物令公眾極度不滿;還有,就是所謂的黨紀政紀處分,充其量也就是撤職或開除黨籍,並沒有從法律層面上對他們進行懲處。

中國國家審計署副審計長余效明也承認在審計工作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其中之一就是“有關抗震救災的現有政策法規,特別是在初期時,不能完全適用新情況”。

余效明表示,審計部門就此提出一些建議:在審計中發現此類違法違規的人和事,要及時移送紀檢監察和司法機關。但是,相關報道沒有提及有人因為此類問題而受到司法機關的追究。

雖然政府明言要在救災款物方面加強監督,但是北京學者章立凡指出,如果體制上沒有改進,共產黨長期扮演著的“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的雙重角色,還會延續下去,問題也難以從根本上杜絕。

章立凡說:“所有所謂的監督都是在一黨執政的體制下。就是說,執政黨自己監督自己,或者政府自己監督自己。它沒有一種作為第三方出現的、比較公正的監督方式。所以這個可能是一個不會在短期內解決的問題。我對此也不是很有信心。”

章立凡認為,從這次地震後的民間反應可以看出,中國的“公民社會”正處於成長的過程當中,假以時日,現狀會得以改變。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