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代省长胡春华
近年在中国政坛崛起的“团派”,本周刚刚折损一员大将——山西省省长孟学农因为襄汾县尾矿库溃坝事故引咎辞职,另一员大将、河北省代省长胡春华,如今也因为三鹿毒奶粉事件备受压力。
孟学农和石家庄市长冀纯堂已分别为襄汾事故和毒奶粉事件丢官。同是重大安全事故,两省扛责下台的官员级别却相当悬殊,在2003年沙斯危机中萌芽的中国官员问责制,在网上再度引发广泛讨论。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接昨天受本报电话访问时说,现年45岁的胡春华暂时免遭“问责”,也许跟中共要培养新一代接班人有关。
与孟学农同属“团派”的胡春华,是中国目前最年轻的省长,因长期在艰苦地区工作的献身精神受到高层和舆论的赞许,被一些人视为是胡锦涛指定的“隔代”接班人。他曾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今年4月接任河北省代省长时,外界均认为这意味着他政治前途一片光明。
不过,三鹿毒奶粉事件爆发并扩大后,胡春华的命运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河北省委昨早宣布的处分决定中只有一个副市长和几个局长被免职,下午才“追加”免去冀纯堂市长的职务,显示公众舆论对河北官方的质疑如果继续扩大,还有可能往上一级的官员追究。
河北省副省长杨崇勇昨日在北京的记者会上表示:“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8月2日向石家庄市政府报告奶粉质量存在问题的情况后,市政府没有及时向社会公布,直到9月9日才向省政府报告,应承担重大责任。”把有关责任和省政府切割的意图明显。
截至昨日,发生于9月8日的襄汾事故已造成259人死亡,三鹿毒奶粉则导致6244个婴幼儿患上肾结石,其中有158人发生过急性肾功能衰竭,另有三例死亡病例。
襄汾事故虽然死者较多,但却是山西省内的地方事故,而发生在河北省政府眼皮底下的省会石家庄市境内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却已经演变成全国甚至国际事件。
最近几天,中国媒体和网络上出现了直接或间接要求胡春华向孟学农看齐、主动辞职以示负责的言论。
署名“徐文松”的网友以“山西问责了,河北可以问责吗?”为题,在博讯论坛撰文建议免去河北省长胡春华的职务,以“恢复老百姓对政府的信心”。
还有一些文章,则意有所指地高度赞扬在襄汾事故发生后、在全省干部电视电话会上道歉随即引咎辞职的孟学农,认为他是落实官员问责制的典范。
湖南记者严万达昨日在“湖南在线”以“从孟学农主动请辞看中国的行政问责”为题发表文章说:“如孟学农引咎辞职的正部级高官还屈指可数,被动免职的官员远远(多于)主动请辞的官员,问责任制还多半停留在纸面文章之上。…… 孟学农的辞职显得有点突兀、孤单和悲壮——或许在很多人眼里死赖着不动待风声一过即可卷土重来。”
郑永年教授受访时则说,纵观中共的问责政治文化,中国在为重大行政过失查究官员时,主要考量的是官员所赋予的政治责任,而不是官阶的大小。
他认为,非法采矿在山西不是新问题,当孟学农今年初被任命为山西省省长时,就清楚知道自己肩负解决这道问题的重任,因此当襄汾发生溃坝事件后,孟学农知道自己难辞其责,决定引咎辞职。
完善体制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至于三鹿毒奶粉事件,郑永年指出这是新发事故,性质也与溃坝事件不同。此外,在石家庄分管农业生产的是副市长张发旺,跟今年4月上任的胡春华“很难联系起来”。
至于对中国问责政治文化的评价,郑永年认为中国过分依赖行政责任的追究不是长远之计,完善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他说:“即使总理或总书记到山西去担任省长,如果制度搞不好,还是会出问题的。”
2008年9月18日星期四
新加坡媒体:究竟谁该为毒奶粉负责?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