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4日星期日

德国媒体:北京奥运会为何失去游客

北京奥运开幕式不知为何没有在上海街头大屏幕直播。那天,白等了半天的上海人在街上就此抗议
北京奥运会的召开,的确吸引了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志愿者,这极大刺激了北京旅游业和宾馆业的发展。但是在德国,奥运会并没有给旅游业的中国业务带来热销。前往中国的德国游客人数与往年相比不但没有明显的增长,有些旅行社承接的业务量更是有所下降。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报导如下。
"奥运前夕由我们经办的去中国的德国游客人数和去年相比差不多,可能还稍微少一点。"德国凯撒旅行社办公室主任安德尔斯(Birte Anders)女士说,"不过,游客结构有了变化,以前大部分游客是去中国各地旅游,而现在多数是去北京看奥运。商业人士则选择避开奥运期间去中国。"

旗下拥有众多旅行社的德国旅行社集团新闻发言人德桑多(Angela de Sando )女士也说,从今年年初中国业务就开始下滑,到目前为止,与去年同期相比业务量减少约30%左右,这是受年初的西藏问题,随后的地震和洪水等灾害的消极影响。虽然随后德国游客人数又有所恢复,可是并没有因为奥运的到来而有很大改善。其下属的几家旅行社当中,德途(DerTour)是德国境内唯一一家由官方授权出售奥运门票的,其捆绑推出了观看奥运和遍游中国的服务,因而拥有还不错的业绩。

ADAC 旅行社位于明斯特的一位工作人员也证实,在奥运前夕,虽然预定前往中国的德国游客人数有所提升,但是,这不能全部归因为奥运会的功劳。"很难判断奥运是否对游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吸引。有些顾客对我说,他们去中国旅游,是因为这个国家越来越开放,形象越来越正面。"

按道理来说,奥运盛会应该是旅游业的吸金石,但是,为什么这块吸金石在德国好像失去了应有的魔力呢?德国旅游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影响奥运期间旅游热的两个重要因素,应该是昂贵的费用,和签证政策的收紧,使一批潜在的游客望而却步。

"在奥运召开期间,机票很贵,旅馆一铺难求,景点和比赛场地也一定到处是人。所以很多不一定非要看体育,而是更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德国人,会选择耐心等一等,明年再去。"德国旅行社集团德桑攀 女士如是说。

凯撒旅行社的Anders女士也抱怨中国政府的签证政策过紧:"我们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过被拒签的情况发生。而这次,虽然我们上交的资料很完整,还是有几个顾客被拒签了。其中给出的一条理由是 - 无法想象此人在中国逗留的14天里不去观看比赛。我想,应该是中国政府很担心奥运安全吧。"

奥运期间中国旅游业务在德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热销,这个现象是否正常呢?对此,德国旅游协会的新闻部主任谢菲尔(Torsten Schaefer)先生给出了解释:"在奥运期间去东道主国家旅游的人数会下降,这种现象在悉尼,雅典奥运会期间也同样存在过,这很正常。一般来说,奥运之前的一个月,奥运期间及奥运过后的一小段时间都是旅游的低迷期。现在奥运结束两个星期了,从现在起情况应该会慢慢有所回升。根据以往经验,奥运会能把东道主国家带入万众瞩目的焦点,所以奥运过后的第二年,东道主国家的旅游业会非常走俏。"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