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三大乳业品牌全陷入毒奶丑闻,许多城市出现国产奶退货浪潮,进口奶则销量暴增。据中国最大门户网站新浪网所做的在线调查,28万参与调查网民中,93%表示不会再购买与事件相关品牌的奶粉。
掺有三聚氰胺的奶粉丑闻爆发至今一个星期,民众对政府监管不利的余愠未消,深陷毒奶泥泽的国产乳企业的受创程度则继续显现。
记者走访北京家乐福等超市分店,看到奶粉架上陈列的主要是外资或合资的品牌。而在液态奶的架子上,只有少量的蒙牛特仑苏和伊利金典等国产乳品在架上陈列,但购买者寥寥。
市场售货员说,雅培、多美滋、惠氏这些“本来就比较好”的外资或合资品牌奶粉,这两天销量大涨。
北京有的超市则拿滞销的国产乳制品进行大促销。在一家超市里,售货员吆喝着八杯一套的伊利果粒酸奶,进行买八送四促销,也有消费者在犹豫后买下了。
另据中国各地媒体报道,星期五、六这两天里,广州、武汉、常州等城市都涌现国产奶粉与液态奶的“退货潮”。一些地方也发生消费者与超市工作人员发生摩擦的事件。因为,超市并不替所有出问题品牌旗下的产品进行退货,只退经国家质检总局宣布为有问题的批次。
舆论界要李长江下台
中国政府是在上周四(18日)公布对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的结果。国内乳业三大品牌:伊利、蒙牛、光明的295批次产品中,合计24批次被检测出含三聚氰胺,污染批次比例为8.1%。
与此同时,继中共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前天严批干部对群众生命安全问题麻木不仁之后,舆论界继续把矛头指向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要求他下台谢罪。
江苏新华报业网上署名“徐林林”的文章说,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专家12日称,暂无有效方法检测奶粉中三聚氰胺。五六天后,质检总局就公布了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三聚氰胺检测结果,以及液态奶的三聚氰胺检测结果,可见专家之前在欺骗公众,这其中一个可能原因就是受领导授意。
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要求李长江辞职。
周泽在致李长江的公开信中,严批李长江直接领导的质检总局及其所属单位严重失职、渎职;“长期以来不顾社会各界的质疑和反对,违法违规为企业颁发中国名牌和国家免检,制造不正当竞争”。他也指控质检总局在电子监管网过程中,藐视社情民意,涉嫌谋取不正当利益。
舆论批国家发改委
下限价令造成混乱
另一方面,国家发改委今年初对牛奶、鸡蛋、方便面、食用油等食品下的限价令,也引起批评。舆论认为,发改委以行政手段抑制通胀,造成乳品价格无法反映成本,奶农难以盈利,所以才以次充好,否则他们不会无缘无故地在鲜奶中加化学品。
目前,毒奶丑闻的海外影响还在扩大,至今新加坡、马来西亚、坦桑尼亚都禁止中国奶粉和乳制品入口,美国也扩大检查来自亚洲的批装乳制品。
中共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天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也再次就山西襄汾尾矿溃坝事故与毒奶事件告诫干部。
他说,一些地方连续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和生产安全事故,“教训十分深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行政问责制”,“必须严格追究领导责任”,还要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
他也要求,必须把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摆到重要日程上来,绝不能以损害人民健康来换取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在6000多婴儿因饮用毒牛奶而患上泌尿系统结石与四名婴儿死亡的“结石门”背景下,中国昨天迎来第六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官方媒体新华网在评论如何加强公民道德时,首先就把焦点指向政府,提出“政府要做好表率”,“不把反腐败抓好,取信于民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第二点赫然就是“市场经济不是见利忘义”。
2008年9月21日星期日
新加坡媒体:中国舆论热议质检总局李长江下台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