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毒奶粉全面下架後,憤怒的消費者昨天齊聚「三鹿」河北總廠抗議廠方草菅人命,而河北公安部門已拘捕了十九名可能涉案人。截至十二日,各地向北京衛生部報告的泌尿系統結石病患兒童病例,已達四百三十二例。
北京國務院新聞辦昨天舉行記者會,邀請衛生部、質檢總局和河北省負責人通報三鹿嬰幼兒奶粉安全事故有關處置情況。
三月至八月生產 對外只銷台灣
衛生部黨組書記高強表示,三鹿牌部分批次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是不法分子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為加入。目前受害者證據顯示,自二○○八年三月到八月五日生產的三鹿嬰幼兒奶粉,部分批次的奶粉產品存在汙染。
高強表示,據調查,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除少量銷售到台灣地區用於食品加工外,全部銷售在中國內地,並未出口到其他國家和地區。
高強同時表示,中國生產嬰幼兒奶粉的企業有一百七十五家,生產其他奶粉的企業還有很多,當局將全面進行質量檢查。
河北省副省長楊崇勇表示,目前公安部門已經介入,對不法分子的犯罪行為進行查處。現在已經拘留了十九個嫌疑人,傳喚了七十八人,從初步掌握的情況來看是一些收購環節的不法分子。
通報四三二例 民眾斥草菅人命
在有關單位全面啟動進行調查的同時,十二日,河北三鹿集團門口聚集大批焦急的消費者前來登記退掉奶粉,更多的消費者則關注受汙染批次的奶粉具體日期。
在大陸各省市紛紛傳出嬰幼兒受害後,不少家長對毒奶粉事件極為恐慌。
十二日,上海市兒童醫學中心一早就湧入許多焦急的家長,緊張地詢問孩子出現排便困難是不是與喝的奶粉有關?雖然沒有一例是與三鹿奶粉有關,但是家長仍然堅持要給孩子照X光檢查,以確定是不是得了腎結石。
即使孩童服用的是其它廠商的奶粉,家長一樣不安,各醫院的泌尿外科和腎內科都成了最熱門的掛號科室。上海市衛生局統計,近期共收治廿二名「三鹿」受害者,但尚無死亡病例。
集體告三鹿 最高罰9億
【亓樂義/北京報導】
河北三鹿集團生產含有三聚氰胺成分奶粉,導致大陸十個省市嬰幼兒罹患泌尿結石,按大陸相關法規,將被處以二億多人民幣(九億台幣以上)的最高行政罰鍰,並面對一波波的刑事和民事訴訟。
由於受害者多為中低收入戶,北京公益律師李方平率先發難,邀集北京、天津、安徽、江蘇、山東、陝西、河南、湖北、湖南、寧夏等地廿名律師,提供無償法律援助。李方平說,最重要的工作是收集關連性證據。
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十三日指出,三鹿奶粉事件涉及違反《食品衛生法》、《產品質量法》等各項法規,嚴重影響嬰幼兒的生命安全,政府應從重處罰,除責令三鹿集團停止生產經營,沒收違法所得,還將處以違法所得一至五倍的行政罰款。據三鹿公布約有七百噸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汙染,按其售價(每罐四百克包裝,最低零售價廿五至卅元人民幣)計算,最高行政罰款可達二億一千八百七十五萬元人民幣。
奶協:奶霸最可能「施毒」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毒奶粉裡的三聚氰胺從何而來陷入羅生門。河北石家莊市政府與三鹿集團對外堅稱,是不法奶農在鮮牛奶收購過程添加所致,但中國食品業內人士質疑,鮮奶添加三聚氰胺的技術門檻頗高,非一般奶農能掌握,事實真相疑點重重。
食品業內人士對此表示懷疑指出,奶粉出現三聚氰胺的可能性有三:一是奶牛食用含三聚氰胺的飼料並傳至鮮牛奶裡。但奶牛在食用此飼料後,三聚氰胺應會累積於奶牛體內或是消化後排出體外,不可能以「原封不動」的化學形式進入鮮牛奶。
第二種可能性是三鹿集團所稱,不法奶農直接在鮮牛奶中加入三聚氰胺。不過,業內人士指出,三聚氰胺為無味、微溶於水的「白色單斜晶體」,鮮牛奶所能溶解的量有限,況且牛奶的蛋白質、水與脂肪等含量比例固定,若「額外」加入三聚氰胺,蛋白質含量將大幅增加並改變成分比例,十分容易被發現。
第三種可能性是在生產過程添加,由於在鮮牛奶裡加入三聚氰胺後,需再加入水與均質脂肪調整營養成分,調配技術門檻頗高,非一般奶農能掌握,故外界懷疑可能是生產商所為,但石家莊官方與三鹿集團均否認是生產過程出問題。
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王丁棉認為,奶粉生產過程包括原料乳驗收、過濾、高溫殺菌、濃縮、噴霧乾燥、冷卻、包裝、裝箱與檢驗成品等環節,「從奶農到中間商到加工廠,其實都存在添加可能性。」
不過,王丁棉從牛奶取得過程分析認為,三聚氰胺來自奶農的可能性最高。三鹿集團鮮牛奶來源絕大部分由所屬農場供應,有專門技術員控制品質,問題不大;小部分則由奶農供應,其中又分奶農直接送交三鹿,以及透過「奶霸」轉交廠家。
「奶霸」即奶販子,經常強行收購奶農奶源,再添加各種水、添加劑等加工造假。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學院院長羅雲波也指出,三聚氰胺十分廉價,添加在鮮牛奶裡又可帶來表面蛋白虛高效果,在有利可圖下自然有人會販售,「有些農民可能知道實情,但有的可能使用過,卻不清楚有害無害。」
為了奧運 窮小孩多喝了半年毒奶
【林克倫/特稿】
三鹿毒奶粉事件爆發,再度嚴重衝擊中國製造產品的信譽。近年來,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生產製造基地,頻頻發生重大食品安全問題,不僅令外界對中國產品喪失信心,同時嚴重損害了國際形象,也造成難以估計的經濟損失。
毒奶粉背後所牽涉的國家民族形象、地方保護主義乃至企業與小酪農的小私小利等,均是體制「老革命問題」。三鹿於三月即接獲嬰兒食用奶粉後,出現尿液變黃或有顆粒通報,六月再接獲嬰兒罹患腎結石訊息,經公司自檢於八月一日發現所生產奶粉含三聚氰胺,卻在九月初才遭踢爆。
毒奶粉事件層層上報至中國衛生部,卻因北京奧運怕影響中國對外形象,最後不了了之。三鹿集團為石家莊納稅大戶,企業形象受損將危及稅收乃至地方政府形象,故出現「八月初查出後,當局下令回收全部可疑產品」的指示,在「中國形象、地方形象、企業形象」的面子考量下,無辜、家貧的農村嬰兒們,平白多喝了半年毒奶粉。
河北省官方能約束當地媒體「知情不見報」,但管不了甘肅省的媒體,毒奶粉導致嬰兒罹患腎結石問題最後被甘肅踢爆,並引來各國境外媒體大肆報導,消息再「出口轉內銷」後獲得中共中央高度重視,具外資背景的三鹿集團甚至「領先」中國衛生部,自行披露調查內情先自清。
當前胡溫政權「以人為本」、和諧社會口號喊得震天嘎響,但毒奶粉事件反映出迂腐的中共官僚體系無法保障人民的基本安全,結果是國際形象、民眾健康與對黨的信任全都受損,也讓原可重建對外形象的北京奧運大補丸,因喝到毒奶粉而變成瀉藥。
2008年9月14日星期日
台湾媒体:大陸毒奶粉病例激增 逮捕19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